为了持续提升植科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质量,本学期学院对2020级植科专业学生实行了学业导师制,对2019级植科学生实行了科研训练导师制度。为了调研学业导师与科研训练导师的工作情况和效果,11月27日,学院在37教207会议室召开了“植科专业学业导师暨科研训练导师工作研讨会”。会议由副院长张建奎主持,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领导小组、植科专业2019级科研训练导师及2020级学业导师参加。
张建奎副院长首先详细解读了设置学业导师与科研训练导师的初衷、职责要求和奖励政策。随后,参会老师积极分享了与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的各种情况,包括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与认同感、对植科中外合作办学平台的了解、对学校及学院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。部分老师还针对性地强化植科专业宣传、增强学生对专业与学科认同度等工作,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和举措。
阳义健书记指出,办好植科中外合作办学专业,是学院始终如一的目标,我们要本着对负责任的态度,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,让他们学有所获,学有所成。希望各位学业导师和科研训练导师们多花心思,多花精力,以身作则,在更加规范和尽心尽力地引导他们学业和科研素养的同时,更要注重思想品德的引导,在保证能让学生“走得远”的同时,也要确保他们“走得稳”。
吕典秋院长指出,植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是学院办学的亮点之一,是学院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“三驾马车”之一,要增强工作过程中的使命感和荣誉感,凝练办学特色,形成专业亮点,共同办好植科专业,争取将其打造成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。并要求中外合作办学办公室要认真梳理导师们的意见建议,进一步凝练植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、定位、特色,制定出一揽子行之有效的措施,持续推进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。
(中外合作办学办公室张颖溢李林蔚供稿)